「撤离回国三周年」
约好访谈的时间后,刚下手术的谢院匆匆回了趟家,再回来时候他依旧穿着白大褂,里面是一件浅色衬衣,深色的领带,与平时无二。灯光师调了光,谢院坐下,指着自己的衬衣说道:“我回家换了件衣服,这件衣服是当初从也门撤离带出来的,当时国家发的其他衣服,撤离的时候都没带走,我洗干净都放在那里了。”
谢占军面对镜头沉默了一会儿,先叹了一口气,隔了两秒才开口:“今天,是我们撤离回来三周年。”
三年前战火中的回忆倾泻而来。
援外工作任务是咱们国家的重中之重,也是一项政治工作任务。谢占军是党员,接到紧急援外任务时候已经晋级了医生职称中的最高级别:主任医师,职业前途一片光明,党委书记找他时候他没有犹豫就同意了。
“中国37支援外的医疗队,只有在也门这一支一直在战乱中,援也队员有牺牲在国外的。”说到生死,谢占军的语气很轻,他在决定的那一刻,心中就已经做出了选择:我的生命不属于自己,不属于家人,而是属于国家和人民!

5月份开始阿拉伯语培训,原计划8月底出发,但是因为也门胡塞武装冲突,局势动荡,出发的时间一再推迟,直到11月份出国前先到了北京,国家卫生部的领导接见后,就辗转到了也门。
白大褂胸前是五星红旗,在也门,谢占军首先是医生,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形象。
谢占军到也门的第二天,就做了三台全麻手术,一般大型手术才会使用全麻,其中第三台他的印象很深,当地一名热压伤患者,因为医疗水平有限,两个月没有得到有效治疗,手背的骨头和肌腱都已经外露,情况非常危急,而在国内做这种手术都得用超声或者其它仪器标注血管,但是也门医院根本不具备这种条件。
谢占军果断凭自己多年经验直接手术,整台手术连清创带皮瓣再造,只用了一个半小时,第二天医院的人看到他都非常热情,后来才听说,医院从来没有做过此类复杂的手术,谢占军用自己的专业技术,获得了也门友人的称赞。
炮弹、轰炸是在也门时候持续的记忆,“聊天都不会坐在窗边,因为你不知道哪天炮弹会掉在这里。”谢占军说道,战况愈演愈烈,也牵动着国内家人和朋友的心,中央台每天滚动播出着也门的新闻,哪个城市又被轰炸了,哪个城市又陷入了战火,每次他都在电话里说自己非常安全,实际上头顶上就是连天炮火。

像所有的在外驻守的人员,无论是军人、记者还是医生,他们很坚强,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爱国热情,但是他们也很脆弱,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生命,守卫家国的赤子之心,是最温柔而磅礴的血肉铠甲。
“援外医疗队回国的路线比较波折——需先乘坐中国军舰离开也门,再乘坐汽车辗转多个城市,最后才坐飞机返回北京。”在也门的第四个月,援外医疗队接到紧急撤离命令,每人只允许携带两天的干粮和水。
2015年3月30日,援外医疗队是从也门的萨那乘坐汽车到也门西部的荷台达港,登上中国军舰到达非洲吉布提,当晚在吉布提住宿。因为当地领事馆的床位有限,是在一个体育场的更衣室和休息室里休息的。第二天从吉布提赶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,再乘坐飞机飞回北京。”
“如果国家还有需要,我时刻准备着”,在也门四个多月的经历,充满了艰辛与坎坷,谢占军累积完成70余台手术,将自己的专业技能最大化地帮助了更多的人,同时也将这颗友谊的种子播撒在了中国和也门人民的心中。
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,也是一份赤诚的爱国之心,更是一名医者仁心仁术的美丽名片!

如果也门没有硝烟,我或许不会看到这个影片。
谢占军,一名中国医生,2015年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外医疗队远赴也门开展国际医疗援助。也门被称作世界上民众枪械持有率最高的国家常年处于战火之中,谢占军入科第二天就参与了三台手术,在谢占军的描述里,也门的天空之上经常划过许多火光,那不是 “窜天猴”!那是炮弹!那是能摧毁家庭掠走生命的炮弹!说到这里他哽咽了,他没有考虑过自己还能不能回去,自己的援也行动还瞒着自己年迈的母亲。谢占军说的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,那就是有一次也门的当地人问他,你的信仰是什么?对,你信仰什么?信仰有太多种,但谢占军却说:“我信仰朋友”。对,他的回答是负责的,作为援也医生,作为中国人,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自己强大的力量为朋友提供帮助。
回望谢占军援也的经历,我不禁感叹和平的可贵,谢占军离开时或许也不舍满是硝烟的也门,不舍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。在这个被战火不断摧残的国家,人性被扼杀,甚至很多孩子没经过童年就结束了生命,一个个家庭,一个个生命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,作为也门的朋友,我们的祖国为也门提供了援助,留下了爱,愿也门没有硝烟。
——编导札记